Mobile Btn
頁頭廣告3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一景©臺北市立美術館

首本集結歷屆獲獎作品,喚醒未知的感官新可能
北美館《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問世


2021年初,臺北市立美術館(簡稱北美館)為主辦之「X-site計畫」開啟了嶄新的一頁,今(15)日於王大閎書軒 DH Café舉辦《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在歷經一年籌劃與採訪的時間,從創作概念的發想、執行過程與民眾參與的成果,彙整七年首獎精華集結成冊,捕捉裝置的空間感、展現材質的特殊性,亦收錄2013年與2019年兩場起點與轉捩點的國際論壇紀錄,透過全書312頁完整呈現出從零開始的精采歷程。林平館長表示:「X-site廣場計畫被視為臺灣當代藝術空間型態的實驗平台:以X為名,自始至終暗示一段自我辦證、翻轉與反覆重新定義的動態過程;答案,必須在命題召喚與計畫產製中摸索。藉由兩年同一命題設定,強調建築學中的「對場作」精神,關注當代公共價值及社會獨特議題,X-site不是being,而是becoming!」

本書由「美術館之友聯誼會」特別贊助發行,讓人走出美術館,走進另一個空間,皆能盡情感受「X-site計畫」的豐富性、精細度和動態感。而今日發表會現場,邀請到歷年六組首獎創作團隊代表出席,並特別邀請臺灣知名建築評論學者王俊雄與北美館林平館長以交流對談的方式,分享2014年至2020年累積至今七屆的精彩成果,王俊雄表示:「在深耕臺灣歷史所沒有的『建築作為創作』過程中,X-site無疑是最努力的園丁之一。北美館前廣場被開墾成沙漠中的綠洲,豐沃的土壤被培育出來,讓創作者能投入苦思、掙扎、痛楚和疲憊,長出一屆一屆甜美的果實。X-site已成為當代臺灣建築圖景中,最具活力的一塊拼布!」。同時,長期支持本計畫的立法委員吳思瑤亦親臨現場,給予正面回饋與雋語嘉言。

北美館從2014年啟動「X-site計畫」,致力將中介在城市與美術館之間的廣場視為一座實驗性場域,每年邀請多元性、跨領域的創作團隊針對不同議題進行提案,試圖串聯建築、裝置、藝術、事件與環境,讓未知的廣場帶給人們新穎的感官體驗,更是成為培育中青世代的重要發表舞台。從2015年開始,藉由兩年同一命題的方式,企圖開啟隔屆的呼應對話,拋擲出美術館對時代與社會價值的觀察,如2015-2016「會面點(Meeting Point)」、2017-2018休館期間因應工程特別限定的「關於工務所的行動研究(In Progress)」以及2020-2021「多重真實(X-Reality)」等,以不同的詮釋命題、打破框架,試圖喚醒更多的可能性與感受性。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合影,左至右: 美術館之友聯誼會劉如容會長、北美館林平館長、建築評論學者王俊雄、立法委員吳思瑤 ©臺北市立美術館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合影,左至右: 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團隊 許瑋設計師及邱裕文建築師、C.J.S Architecture-Art Studio蘇富源建築師、何理互動設計 藝術家葉彥伯、美術館之友聯誼會劉如容會長、北美館林平館長、立法委員吳思瑤 、建築評論學者王俊雄、大林工作室林佩蓉建築師、偶然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曾令理設計師、沈庭增建築製作沈庭增建築師©臺北市立美術館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北美館林平館長©臺北市立美術館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立法委員吳思瑤©臺北市立美術館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美術館之友聯誼會劉如容會長©臺北市立美術館

《走入.走出:X-site 2014-2020》專書發表會,北美館林平館長與建築評論學者王俊雄對談介紹專書概念©臺北市立美術館